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抚顺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审批监督条例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5-20 07:14:30  浏览:9637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抚顺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审批监督条例

辽宁省人大常委会


抚顺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审批监督条例
辽宁省人大常委会


(1994年4月27日辽宁省抚顺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 1994年5月26日辽宁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批准)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计划的审查和批准
第三章 计划执行的监督
第四章 计划的部分调整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确保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有效地行使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下简称计划)的审查、批准和监督的职权,根据宪法和地方组织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抚顺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行政区域内的长期、中期及年度计划的审查、批准和监督。
第三条 计划的编制、审查、批准及执行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二)坚持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优化资源配置,加速产业结构调整,保持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
(三)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正确处理速度与效益,当前与长远的关系,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第二章 计划的审查和批准
第四条 计划由市人民政府编制,并提请市人民代表大会审查批准。
在市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之前,计划未经批准,但计划期业已开始,可暂按市人民政府提出的计划草案执行。
第五条 市人民政府提请市人民代表大会审查批准计划时应提供下列文件:
(一)上期计划执行情况和本期计划草案说明的报告;
(二)计划草案和计划项目明细表。
第六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审查计划的重点是:
(一)计划编制的指导思想、原则和依据;
(二)主要经济指标;
(三)地方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公共事业建设的重点项目,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
(四)执行计划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要采取的措施。
第七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举行会议的一个月前,市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应当就计划及计划执行情况的主要内容向市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和有关的专门委员会汇报,由财政经济委员会进行初步审查。
第八条 中、长期计划草案应当于市人民代表大会举行会议的一个月前,年度计划草案应当于市人民代表大会举行会议的20日前,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九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举行会议时,由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关于上期计划执行情况和本期计划草案的报告,并负责解答代表提出的有关问题。
第十条 在市人民代表大会举行会议期间,市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根据代表提出的意见,对上期计划执行情况和本期计划草案再次进行审查,并向大会主席团提出审查报告和决议草案。主席团审议通过后印发代表,并将决议草案提请人民代表大会全体会议表决。
第十一条 计划自市人民代表大会批准之日起生效。

第三章 计划执行的监督
第十二条 计划经批准生效后,由市人民政府组织实施。在计划执行过程中,任何部门和个人都不得违反法定程序擅自修改计划。
第十三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及有关专门委员会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对计划的执行情况实施监督检查。监督检查的重点是经济增长速度、基本建设规模、人民生活安排、市场物价指数、农业、科技、教育发展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情况。
第十四条 市人民政府计划部门应主动向市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汇报计划执行中的情况和问题。重要情况和问题由市人民政府向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主任会议报告。
第十五条 市计划委员会在每季度的第一个月向市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书面报告上一季度计划执行情况。
市人民政府在每年第三季度向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上半年计划执行情况,以及对全年计划执行情况的预测。

第四章 计划的部分调整
第十六条 在计划执行过程中,因情况变化,需要作部分调整时,由市人民政府提出计划部分调整草案及说明,市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进行初审,并提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查批准。
第十七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查批准的计划部分调整事项包括:
(一)国民生产总值、工农业总产值、外贸出口供货总值等主要经济指标调减幅度在2%以上的;
(二)地方财力安排的基本建设、技术改造和城市维护建设项目,单项工程调增额度在100万元以上的;
(三)在计划执行过程中,使用地方财力新安排的基本建设项目。
第十八条 省及省以上部门调整计划或市人民政府部分调整计划的调减幅度、调增额度小于本条例第十七条(一)、(二)项规定的,由市人民政府自行调整,并将调整事项及依据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第十九条 计划的部分调整自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之日起生效。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条 下列行为属于违法:
(一)违反本条例规定的权限和法定程序的;
(二)在编制、调整和执行计划中弄虚作假、玩忽职守,造成重大损失的;
(三)拒不执行批准计划、擅自批准计划外建设项目的;
(四)拒绝接受依法监督检查的。
第二十一条 有本条例第二十条所列行为之一者,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应责成有关机关令有关负责人和直接责任者作出检查或予以通报批评,直至行政处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命的政府组成人员违反本条例,情节严重的,可依法提出撤职案。
第二十二条 有本条例第二十条第(二)项所列行为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三条 本条例由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二十四条 本条例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1994年5月26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佛山市城市绿线管理办法

广东省佛山市人民政府


佛山市人民政府文件
佛府[2005]40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府直属各单位:

《佛山市城市绿线管理办法》业经市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五年四月十一日







佛山市城市绿线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城市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根据《城市规划法》、《广东省城市绿化条例》(广东省第九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城市绿线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112号)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城市绿线的划定和监督管理。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城市绿线,是指本市行政区域内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

第四条 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全市行政区域内城市绿线管理工作。

各区人民政府和建制镇人民政府城市规划和绿化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本办法负责本辖区内的城市绿线管理工作。

城市建设、市政公用、国土、农业(林业)、水利、环保、公安、房产、行政执法等部门,依照各自职责,协同城市规划和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实施本办法。

铁路、公路沿线两侧、江河两岸、水库周围等城市绿地,由法律、法规规定的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在城市规划区内,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由林业(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等管理的绿化工作,依照有关法律、法规执行。

第五条 城市绿线由佛山市人民政府组织市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规划、国土、农业(林业)等部门根据城市绿化的现状、风景名胜、自然地貌以及已批准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所涉及的绿化地域予以界定,并经市政府批准,报省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六条 经批准的城市绿线向社会公布,接受公众监督。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城市绿地、服从城市绿线管理的义务,有监督城市绿线管理、对违反城市绿线管理的行为进行检举的权利。



第二章 绿线规划与界定

第七条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现土地用途管制。

市人民政府组织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共同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应按照有关规定控制用地规模,合理布局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其他绿地和环城绿带,确定其位置、性质、范围、面积等,充分发挥城市绿地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八条 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应当坚持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与丰富城市景观相结合的原则,利用、保护城市的自然和人文资源。

第九条 下列区域应划定城市绿线:

(一)现有的(按规划建成的)和规划的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和其他绿地;

(二)城市行政区域内的江河湖岸、水库周围、湿地、山体、道路两侧等城市生态控制区域;

(三)城市行政区域内的风景名胜区、散生林植被、古树名木规定的保护范围;

(四)其他对城市生态和景观产生积极作用的区域。

第十条 界定城市绿线内的现有绿地,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界定,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进行登记确定管理单位,并到国土管理部门备案。

界定为城市绿线的规划土地,由国土管理部门办理相关手续,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进行登记并确定管理单位。

第十一条 城市绿地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提出各类绿地的界线、规定绿化率控制指标和绿化用地界线的具体坐标。

第十二条 修建性详细规划应当根据控制性详细规划,明确各类绿地布局,划定绿地界线。根据绿地位置,结合绿地的生态社会效益,提出绿化植被配置的合理原则或方案,力求绿化植被多样化。绿线范围内的各类城市绿地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工程设计,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技术标准、规范和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的设计条件要求。

第十三条 城市各类建设项目的配套绿化都要达到《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的标准,并且与主体工程同时规划、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备案,同时交付使用。验收时达不到标准的,不得投入使用。



第三章 保护和管理

第十四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侵占和损坏城市绿线内的绿地、植被、绿化设施等,不得改变绿化用地性质,不得进行经营性开发。

因建设或其他特殊情况,确需临时占用城市绿线内用地的,必须经所在地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并按有关规定办理临时占用绿地手续。经批准临时占用城市绿地的,应按恢复绿地实际费用向区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或区政府指定的行政主管部门交纳恢复绿化补偿费。在城市绿线范围内现有的不符合规划要求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设施应逐步迁出,临时建筑物、构筑物或其他设施应限期拆除,恢复城市绿地使用功能。临时占用城市绿地造成相关设施破坏的,占用者必须承担赔偿责任。临时占用绿地的最长期限不得超过两年。

因建设确需占用城市少量绿地或改变绿地使用性质的,通过专家论证后,还应征求社会民众意见,并经所在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土管理部门同意后,报所在地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按权限办理相关批准手续,同时补划或补偿同等面积同等质量的绿化用地,并根据实际需要分步实施。

第十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城市绿线范围内进行拦河截溪、取土采石、设置垃圾堆场、排放污水以及其他对生态环境构成破坏的活动。近期不进行绿化建设的规划绿地范围内的临时建设活动,应予以严格控制。经批准的临时建设实施前,应当进行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第十六条 在城市绿线范围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倾倒、排放有毒有害物质,堆放、焚烧物料;

(二)攀折、损毁植物;

(三)擅自搭建临时设施或永久性建筑物或构筑物;

(四)擅自排放污水,堆放杂物,;

(五)有损城市生态和景观的其他活动。

第十七条 改建、扩建、新建的建设项目,必须按《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和《公园设计规范》要求建设绿地。不得占用绿地,损坏绿化及其设施,改变绿化用地性质。

第十八条 各类改建、扩建、新建项目,必须按照标准划出绿线,编制绿地设计方案,经所在地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向规划部门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并经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发给开工许可证后,方可开工建设。

第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的,由有关部门依法追究行政或法律

责任。



第四章 附则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二○○五年五月一日起施行。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市安监局《无锡市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实施办法》的通知

江苏省无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市安监局《无锡市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实施办法》的通知


  锡政办发〔2006〕13号

各市(县)和各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市安监局制订的《无锡市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实施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六年二月五日

无锡市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实施办法

第一条 为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严格安全生产行政责任追究,根据《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和《江苏省安全生产责任书》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一票否决”要坚持实事求是、公平公正、全面考核、公开透明的原则。
第三条 各市(县)、区以及市各行政机关、团体、学校、企业及其安全生产责任人,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发生规定的情形,应予“一票否决”的,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安全生产责任人是指法律法规、政府规章及有关规程规定赋予安全生产责任的人员。
第五条 本办法所称“一票否决”是指安全生产工作在规定考核年度内出现本办法第六条所列情形之一的,取消其参与各类综合性先进单位或先进个人荣誉评比奖励资格。
第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依法追究有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行政、民事和刑事责任外,对有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实行“一票否决”:
(一)管辖范围内的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特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
(二)管辖范围内的各生产经营单位发生二次(含二次)以上的重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
(三)管辖范围内的生产经营单位因安全生产事故而引发的各类事件造成很大社会不良影响的;
(四)未完成安全生产年度目标任务,年度考核为不合格的;
(五)本单位发生一次死亡一人或三人(含三人)以上重伤的安全生产责任事故,或因安全生产事故而引发的各类事件造成很大社会不良影响的。
第七条 全市各级各类综合性先进单位和个人表彰奖励活动应将安全生产“一票否决”纳入考核标准和审查内容,各类表彰奖励活动组织部门应及时征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意见,对所参加先进(优秀)评比的单位和个人应予“一票否决”的,予以否决。
第八条 对瞒报、谎报、漏报事故而逃避安全生产工作“一票否决”的单位及个人,一经查实,其当年已获得的先进(优秀)荣誉称号,由原表彰奖励活动组织单位予以取消。
第九条 安全生产责任人职务变动后,发现其原任职务期间有应予“一票否决”情形的,对该安全生产责任人实行跟踪追究,对已获得的各类荣誉称号,由原表彰奖励活动组织单位予以取消。
第十条 监察、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工会组织负责对本办法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弄虚作假、违规操作、骗取荣誉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实行责任追究。
第十一条 各市(县)、区和市各行政机关可以参照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
第十二条 本办法中所称的重大、特大安全生产事故,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标准执行。本办法由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负责解释。
第十三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