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国家开发银行关于印发《国家开发银行信贷资产质量分析评价办法》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6 13:41:12  浏览:8507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家开发银行关于印发《国家开发银行信贷资产质量分析评价办法》的通知

国家开发银行


国家开发银行关于印发《国家开发银行信贷资产质量分析评价办法》的通知
1997年12月7日,国家开发银行

各厅、局,直属单位,武汉分行,各代表处:
《国家开发银行信贷资产质量分析评价办法》(试行),已经行长办公会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国家开发银行信贷资产质量分析评价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提高开发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促进信贷资产良性循环,规范信贷资产质量分析评价工作,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开发银行信贷资产管理特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信贷资产质量分析评价工作是信贷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全面、客观反映信贷资产质量状况,促进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提高信贷资产质量为目的。
第三条 开发银行信贷资产质量分析评价工作必须坚持信贷资产的“政策性、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相统一的原则。
第四条 信贷资产质量分析评价对象:开发银行发放的各类贷款。
第五条 信贷资产质量分析评价工作实行分工负责、分级管理、定期分析,建立报告及例会制度。

第二章 分析评价内容与阶段
第六条 信贷资产质量分析评价内容包括:贷款的质量分类和各项分析指标的计算。
开发银行的贷款按照信贷资产质量状况可分为五类:正常、有缺陷、有问题、有严重问题与债权处置。
分析指标:贷款逾期率;贷款呆滞率;贷款呆帐率;贷款回收率;利息实收率。
第七条 信贷资产质量分析评价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放款未结束):指开行对贷款项目发放第一笔贷款至贷款全部发放完。
第二阶段(放款已结束):指开行贷款发放完至贷款本息全部收回。
第八条 第一阶段主要分析评价贷款项目在开行贷款发放期内的实际执行情况与预期目标之间的差异。根据贷款项目的有关计划、统计、财务文件、报表和项目评审、执行、评价报告等资料,对贷款进行分类并计算利息实收率等分析指标。
第九条 第二阶段主要分析评价贷款项目在开行贷款发放结束后的实际运营情况与预期目标之间的差异及开行贷款形态、本息回收情况。根据贷款项目的有关计划、统计、财务文件及报表和项目评审、执行、评价报告及贷款形态和贷款本息回收情况,对贷款进行分类并计算各项分析指标。

第三章 分工与职责
第十条 信贷局(包括分行、国际金融局,下同)负责本单位信贷资产质量分析评价工作。并实行内部信贷资产质量分工负责、分级管理制度。
第十一条 后评价局负责组织、协调全行信贷资产质量分析评价工作。负责信贷资产质量的综合分析和经常性检查等工作;负责组织制订(修订)分析评价制度及办法;负责定期发布信贷资产质量信息。

第四章 组织与程序
第十二条 信贷资产质量分析评价工作在行长领导下,由后评价局组织实施,信贷局按本办法第三章规定执行。
第十三条 全行信贷资产质量分析评价每半年进行一次。
第十四条 信贷局应于每年二、四季度终了后一个月内,对信贷资产质量进行分析评价。在对贷款进行分类并计算分析指标的基础上,填报《信贷资产质量分析表》及《分析报告》并于一月、七月底送后评价局。
第十五条 后评价局将信贷局的《信贷资产质量分析表》及《分析报告》进行分析汇总,于每年二月、八月提出全行《信贷资产质量分析报告》报主管行长。
第十六条 每年二月、八月底由行领导主持召开全行信贷资产质量分析会议。

第五章 考核与奖罚
第十七条 对全面执行本办法,认真做好信贷资产质量分析评价工作,并在信贷资产质量管理方面取得成效的经办人及有关领导,给予表彰。
第十八条 信贷资产质量分析评价工作应遵循客观、准确、实事求是的原则,对弄虚作假、虚报信贷资产质量等情况,追究经办人及有关领导的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十九条 本办法由后评价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1997年 月 日起施行。
附:1.贷款分类
2.偏差值测算表

贷款分类
一类 正常:偏差值范围(0,10±5)
项目执行正常;信贷资产质量有充分保证。(贷款未结束阶段下同)
项目运营正常;借款人能履行借款合同,按时还本付息;信贷资产安全。(贷款已结束阶段 下同)
二类 有缺陷:偏差值范围(10±5,30±5)
项目执行发生一定偏差,对信贷资产安全会产生影响;信贷资产质量仍有保证。
项目运营或偿债出现不利因素;借款人有违约迹象,信贷资产质量不容乐观。
三类 有问题:偏差值范围(30±5,60±5)
项目执行出现较大问题,并已影响项目工程技术建成,信贷资产安全缺乏保证。
项目运营存在问题,项目生产能力、效益与预期目标发生较大偏差。难以按时全额偿还贷款本息,部分信贷资产有可能损失。
四类 有严重问题:偏差值范围(60±5,90±5)
项目很难建成,信贷资产价值严重下降。
项目预期生产能力、效益无法实现,借款人合同履约能力很差,部分信贷资产损失已不可避免。
五类 债权处置:偏差值范围(90±5,100)
项目执行发生严重偏差,无法建成;产品市场已经消失;信贷资产发生重大损失。
借款人经营连续亏损,资不抵债,无履约能力;担保措施于事无补;需进行债权处置。
发生以下情况之一,无需计算偏差值,直接划归此类:①出现呆帐贷款;②开行债权悬空;③借款人破产;④产品没有市场
偏差值测算表
------------------------------------------------------------------------------------------------------------
| 第一阶段(放款未结束) | 第二阶段(放款已结束) |
|--------------------------------------------------|----------------------------------------------------|
| 测算因素 |偏差值| 测算因素 |偏差值|
|--------------------------------------------------|----------------------------------------------------|
|一、借款人法人资信 |一、借款人法人资信 |
|--------------------------------------------------|----------------------------------------------------|
| 借款人法人资信、资本金均符合要求 | 0 | 借款人法人资信、资本金均符合要求 | 0 |
|------------------------------------------|------|--------------------------------------------|------|
| 借款人法人资信不符合要求,资本金符合要求| 5 | 借款人法人资信不符合要求,资本金符合要求 | 5 |
|------------------------------------------|------|--------------------------------------------|------|
| 借款人法人资信符合要求,资本金欠缺 |7.5| 借款人法人资信符合要求,资本金欠缺 |7.5|
|------------------------------------------|------|--------------------------------------------|------|
| 借款人法人资信,资本金均不符合要求 |10 | 借款人法人资信,资本金均不符合要求 |10 |
|--------------------------------------------------|----------------------------------------------------|
|二、项目资金 |二、项目能力(投产前按形象进度;投产后按税后利润) |
|--------------------------------------------------|----------------------------------------------------|
| 同比到位率100% | 0 | 达到或超过评审(初步设计)预期水平 | 0 |
|------------------------------------------|------|--------------------------------------------|------|
| 同比到位率90%--100% | 5 | 达到评审(初设)预期水平90%--100% | 5 |
|------------------------------------------|------|--------------------------------------------|------|
| 同比到位率80%--90% |10 | 达到评审(初设)预期水平80%--90% |7.5|
|------------------------------------------|------|--------------------------------------------|------|
| 同比到位率70%--80% |15 | 达到评审(初设)预期水平60%--80% |10 |
|------------------------------------------|------|--------------------------------------------|------|
| 同比到位率70%以下 |20 | 达到评审(初设)预期水平60%以下 |15 |
|--------------------------------------------------|----------------------------------------------------|
|三、投资控制(与开行确认总投资相比) |三、收息情况 |
|--------------------------------------------------|----------------------------------------------------|
| 投资超支10%以下 | 0 | 利息回收100% | 0 |
|------------------------------------------|------|--------------------------------------------|------|
| 投资超支10%--30% | 5 | 利息回收85%--100% | 5 |
|------------------------------------------|------|--------------------------------------------|------|
| 投资超支30%--50% |10 | 利息回收70%--85% |10 |
|------------------------------------------|------|--------------------------------------------|------|
| 投资超支50%--80% |15 | 利息回收60%--70% |15 |
|------------------------------------------|------|--------------------------------------------|------|
| 投资超支80%以上 |20 | 利息回收60%以下 |25 |
|--------------------------------------------------|----------------------------------------------------|
|四、工期控制 |四、贷款形态 |
|--------------------------------------------------|----------------------------------------------------|
| 提前或达到设计工期 | 0 | 无不良贷款(无展期) | 0 |
|------------------------------------------|------|--------------------------------------------|------|
| 工期延期1年以内 | 5 | 无不良贷款(有展期) | 5 |
|------------------------------------------|------|--------------------------------------------|------|
| 工期延期1--2年 |10 | 有逾期贷款 |15 |
|------------------------------------------|------|--------------------------------------------|------|
| 工期延期2年以上 |20 | 有呆滞贷款 |25 |
|--------------------------------------------------|----------------------------------------------------|
|五、还款保证 |五、还款保证 |
|--------------------------------------------------|----------------------------------------------------|
| 保证、抵(质)押符合规定,措施落实 | 0 | 保证、抵(质)押符合规定,措施落实 | 0 |
|------------------------------------------|------|--------------------------------------------|------|
| 保证、抵(质)押符合规定,措施不落实 |2.5| 保证、抵(质)押符合规定,措施不落实 |2.5|
|------------------------------------------|------|--------------------------------------------|------|
| 保证、抵(质)押有缺陷 | 5 | 保证、抵(质)押有缺陷 | 5 |
|------------------------------------------|------|--------------------------------------------|------|
| 无担保 |10 | 无担保 |10 |
|--------------------------------------------------|----------------------------------------------------|
|六、其它因素* |六、其它因素* |
|--------------------------------------------------|----------------------------------------------------|
| 其它因素对贷款安全没有影响 | 0 | 其它因素对贷款安全没有影响 | 0 |
|------------------------------------------|------|--------------------------------------------|------|
| 其它不利因素对贷款安全有影响 | 5 | 其它不利因素对贷款安全有影响 | 5 |
|------------------------------------------|------|--------------------------------------------|------|
| 其它不利因素对贷款安全有较大影响 |15 | 其它不利因素对贷款安全有较大影响 |10 |
|------------------------------------------|------|--------------------------------------------|------|
| 其它不利因素对贷款安全有严重影响 |20 | 其它不利因素对贷款安全有严重影响 |15 |
------------------------------------------------------------------------------------------------------------
*注:其它因素应主要考虑以下内容:
1.借款人的资信和声誉
2.借款人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情况
3.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
4.第一还款来源及其它还款来源的质量和稳定性
5.产品市场
6.企业及所在行业的发展趋势
7.工艺、技术等的先进、经济、合理性
8.项目目标与国家、产业政策的吻合程度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发布《证券结算风险基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财政部


关于发布《证券结算风险基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证监发[2006]65号



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各结算参与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的规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会同财政部共同制定了《证券结算风险基金管理办法》,现予发布,请遵照执行。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财政部

二○○六年六月十六日





证券结算风险基金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防范和化解证券市场风险,保障证券登记结算系统安全运行,妥善管理和使用证券结算风险基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证券结算风险基金(以下简称“本基金”)是指用于垫付或者弥补因违约交收、技术故障、操作失误、不可抗力造成的证券登记结算机构的损失而设立的专项基金。

第三条 本基金来源:

(一)按证券登记结算机构业务收入、收益的百分之二十分别提取;

(二)结算参与人按人民币普通股和基金成交金额的十万分之三、国债现货成交金额的十万分之一、1天期国债回购成交额的千万分之五、2天期国债回购成交额的千万分之十、3天期国债回购成交额的千万分之十五、4天期国债回购成交额的千万分之二十、7天期国债回购成交额的千万分之五十、14天期国债回购成交额的十万分之一、28天期国债回购成交额的十万分之二、91天期国债回购成交额的十万分之六、182天期国债回购成交额的十万分之十二逐日交纳。

第四条 每一财政年度终了,本基金净资产达到或超过30亿元后,下一年度不再根据本办法第三条第(一)项规定提取资金,结算参与人不再根据本办法第三条第(二)项规定交纳,但每个结算参与人加入结算系统后按本办法第三条第(二)项交纳资金的时间不得少于一年。

第五条 每个财政年度终了,本基金净资产不足30亿元,下一年度应按本办法第三条第(一)项规定继续提取资金,结算参与人应按本办法第三条第(二)项规定继续交纳。

第六条 证监会会同财政部可以根据市场风险情况,适当调整本基金规模、资金提取和交纳方式、比例。

第七条 证券登记结算机构应当指定机构,负责本基金的日常管理和使用。

第八条 本基金应当以专户方式全部存入国有商业银行,存款利息全部转入基金专户。

第九条 本基金资产与证券登记结算机构资产分开列账。本基金应当下设分类账,分别记录按本办法第三条各项所形成的本基金资产、利息收入及对应的资产本息使用情况。

第十条 本基金最低支付限额2000万元。证券登记结算机构动用本基金时,必须报经证监会会同财政部批准。

第十一条 因结算参与人违约导致出现第二条所列情形时,应当按以下次序动用本基金:

(一)违约结算参与人按本办法第三条第(二)项所交纳的资金;

(二)其他结算参与人按本办法第三条第(二)项所交纳的资金;

(三)本办法第三条第(一)项所提取的资金。

第十二条 证券登记结算机构应当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建立和完善业务规则、内部管理制度及结算参与人监管制度,最大限度地避免风险事故发生。

第十三条 动用本基金后,证券登记结算机构应当向有关责任方追偿,追偿款转入本基金;同时,应及时修订和完善业务规则、内部管理制度及结算参与人监管制度。

第十四条 本基金作相应变更、清算时,由证监会会同财政部另行决定本基金剩余资产中退还有关结算参与人的比例和数额。

第十五条 本基金的财务核算与管理办法由财政部制定。

第十六条 本办法由证监会会同财政部解释。

第十七条 本办法自2006年7月1日起施行。经国务院批准,《证券结算风险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国务院2000年1月31日批准,2000年4月4日证监会、财政部发布)同时废止。





黄石市失业保险实施细则

湖北省黄石市人民政府


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黄石市失业保险实施细则》的通知

大冶市、阳新县、各区人民政府,各厂矿企业、院校,市政府各部门:
《黄石市失业保险实施细则》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OO四年四月十六日

黄石市失业保险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保障失业人员失业期间的基本生活,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稳定,根据国务院《失业保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湖北省失业保险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及其它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黄石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本市境内城镇企事业单位及其职工、社会团体及其专职人员、民办非企业单位及其职工,有雇工的城镇个体工商户及其雇工、国家机关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工人(以下简称缴费单位和缴费个人),都必须按国家和省、市有关社会保险费征缴的规定,按时足额缴纳失业保险费。参加失业保险的人员失业后,依照《条例》、《办法》和本实施细则的规定,享受失业保险待遇。
住所地不在城镇,但已按公司法的规定规范运作的股份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参加失业保险,依照本实施细则的规定执行。
无雇工的城镇个体工商户、自由职业者,可本着自愿的原则参加失业保险,依照本实施细则的规定履行缴费义务后,享受失业保险待遇。
第三条 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主管全市的失业保险工作。大冶市、阳新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失业保险工作。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下属的劳动就业管理机构(以下简称失业保险经办机构)依照本实施细则的规定,承办失业保险的具体工作。
各有关部门应当在其职责范围内,做好与失业保险相关的工作。
第四条 失业保险工作应与职业培训、职业介绍、再就业等就业服务工作紧密结合,统筹安排。

第二章 失业保险基金

第五条 失业保险基金包括征收的失业保险费、失业保险基金利息、失业保险滞纳金、财政补贴和依法纳入失业保险基金的其他资金。
第六条 凡属本实施细则规定范围内的单位,必须向市、县(市)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失业保险登记手续。
新建单位应在领取营业执照或者批准建立之日起30日内,向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失业保险登记手续。单位发生分立、合并、破产或撤销时,应在30日内向原受理登记的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变更登记或注销失业保险登记手续。
第七条 失业保险费由缴费单位申报,市、县(市)失业保险经办机构核定,地方税务机关统一征收。
缴费单位按本单位上年月平均职工工资总额的2%缴纳失业保险费;缴费个人按本人上年月平均工资的1%缴纳失业保险费,由所在单位从本人工资中代为扣缴。
缴费单位职工月平均工资低于当地上年全部职工月平均工资60%的,按当地上年全部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和单位职工人数确定缴费基数。
住所地不在城镇的企业已全部参加失业保险的,按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职工人数计费缴纳;未全部参加失业保险的,按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职工人数计费缴纳。
无雇工的城镇个体工商户、自由职业者,自愿参加失业保险的,按不低于当地上年全部职工月平均工资2%缴纳失业保险费。
凡与企事业单位签订半年以上劳动合同的职工不论户籍所在都应按规定缴纳失业保险费,记入失业保险个人帐户。
第八条 缴费单位缴纳的失业保险费,按照下列规定列支:
(一)企业在成本中列支;
(二)社会团体、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等按照经费来源渠道,分别从行政事业费或自有资金中列支。
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其单位缴费部分由同级财政按编制人数预算;差额拨款单位由同级财政按差额比例预算。
第九条 参加失业保险的职工,由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和本单位核发《湖北省职工失业保险手册》,记录个人缴纳失业保险费等情况。
第十条 市直及各城区的失业保险基金实行市级统筹,大冶、阳新实行县(市)级统筹。
第十一条 建立市级失业保险调剂金。失业保险调剂金按县(市)实际征收失业保险费10%的比例筹集,其中的5%留作市级调剂金,其余的5%上缴省失业保险机构。
第十二条 统筹地区当年出现失业保险基金不敷使用时,其不足部分从本地区失业保险基金结余中支出;仍不足时,申请使用失业保险调剂金予以调剂;再不足时,由本级地方财政予以补贴。
第十三条 失业保险基金用于下列支出:
(一)发放失业保险金;
(二)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的医疗补助金;
(三)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死亡的失业人员的丧葬补助金及其供养的配偶、直系亲属的抚恤金;
(四)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接受职业培训、职业介绍的补贴;
(五)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经费中由社会按规定比例负担的部分;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支出项目。
第十四条 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的职业培训补贴费和职业介绍补贴费由市、县(市)失业保险经办机构根据参加培训和职介相关人数、标准提出年度支出计划,经同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财政部门审核批准后,从基金中据实列支。
第十五条 失业保险基金纳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专户储存,专款专用。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挤占、挪用,不得用于平衡财政预算。
第十六条 失业保险基金年度收支预算、决算,由统筹地区失业保险经办机构编制,经同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和财政部门审核同意,报同级人民政府审批。
第十七条 失业保险基金的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章 失业保险待遇

第十八条 失业人员所在单位应及时为失业人员出具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证明,并将失业人员名单及其相关资料自中断就业之日起7日内报送当地失业保险经办机构。
缴费个人中断就业后,应在60日内携带本人身份证和《湖北省职工失业保险手册》以及单位出具的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证明和3张一寸近期同底免冠照片,到市、县(市)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失业登记手续,申领失业保险金。
第十九条 在职期间被劳动教养或者被判刑收监执行,现被解除劳动教养或者刑满释放人员,可以在回到原户籍所在地之日起60日内,按照本实施细则的规定办理失业登记和失业保险金申领手续。
第二十条 同时具备下列条件的失业人员,可以领取失业保险金:
(一)按照规定参加失业保险,所在单位和本人已按规定缴费满1年的;
(二)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
(三)已办理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的。
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按照规定同时享受其他失业保险待遇。
第二十一条 失业保险金从失业人员办理失业登记之日起计发。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在失业人员登记时开具社区管理联系函,失业人员凭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盖章后的联系函回执办理失业证和银行存折,并到指定银行领取失业保险金。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每月至少要到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签到一次,并接受社区职业培训和职业介绍指导。
失业人员领取失业保险期间,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由本人按规定自行缴纳或委托劳动保障事务代理机构代为续保。
第二十二条 失业人员失业前,所在单位和本人按照规定缴费时间满1年的,失业后发给3个月失业保险金,以后每增加1年缴费时间,增发2个月的失业保险金,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24个月。缴费未满一年失业的,个人缴费部分全额返还。
因企业破产、改制等原因,领取了一次性安置费解除劳动关系的人员,不享受失业保险待遇。重新就业并按规定缴纳失业保险费再次失业,享受失业保险时间从重新就业之日起计算。
第二十三条 失业保险金的发放标准:市本级(含城区)每人每月180元。大冶市、阳新县结合本地实际,按照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高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水平确定。
第二十四条 鼓励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自谋职业的,可凭营业执照等有效证件向失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并经核准一次性领取余下期限应当领取的失业保险金和医疗补助金,不再享受其他失业保险待遇。
第二十五条 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享受医疗补助金,其标准为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5%,由失业保险经办机构按月随失业保险金发放。
市本级(含城区)失业人员因病需住院的,应到基本医疗保险指定医院就诊,出院后凭住院原始发票和每日医疗清单,按规定向失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报销其50%的医疗诊治费,大冶市、阳新县失业人员报销标准在医疗诊治费的30%?50%之间确定,报销金额累计最高不超过本人应享受失业保险金总额的1.5倍(住院药品的使用报销范围严格按照《湖北省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的有关规定执行)。
市本级(含城区)女性失业人员在享受失业保险金期间符合计划生育政策分娩,一次性发给1000元医疗补助费。
市本级(含城区)失业人员享受失业保险期间,参加了市基本医疗保险的,其住院治病按照基本医疗保险的有关规定执行,不再报销医疗诊治费。
第二十六条 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死亡的,其家属可以向失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领取丧葬补助金和其供养的配偶、直系亲属一次性抚恤金。丧葬补助金和一次性抚恤金标准,参照当地在职职工享受的标准确定。
参与违法活动致死的,不得申请领取丧葬补助金和一次性抚恤金。
第二十七条 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应当接受职业培训及职业介绍机构提供的培训和介绍等项服务。失业人员参加市、县(市)就业训练中心培训和通过职业介绍机构推荐就业的,由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审核,市、县(市)财政部门复核,给予每人次补助职业培训补贴费500元、职业介绍补贴费200元。参加社会培训并取得合格证的,持有效收据报销500元以内的职业培训费。企事业单位培训下岗职工的,由单位申报,经劳动保障、财政部门审核,依据培训时间长短,按培训下岗职工人数拨付50?100元/每人次的培训费补贴。
第二十八条 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从次月起停止领取失业保险金和医疗补助金,并同时停止享受其他失业保险待遇:
(一)重新就业的;
(二)进入全日制中等以上学校学习的;
(三)应征服兵役的;
(四)移居境外的;
(五)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
(六)无正当理由,3次不接受就业服务机构提供的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和职业培训服务的;或无正当理由连续3个月不到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签到的。
(七)被判刑收监执行刑期或被劳动教养的;
(八)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的。
在上述(二)、(三)、(七)项原因消失后仍未就业的,可以继续申领中断后剩余期限的失业保险金和医疗补助金。
第二十九条 按规定已缴纳失业保险费的缴费单位招用的农民合同制工人连续工作满1年,劳动合同期满未续订或者提前解除劳动合同的,按本实施细则第二十二条规定享受与城镇失业人员同等失业保险待遇,其应领取的失业保险金由失业保险经办机构一次性发放给本人。
第三十条 缴费单位成建制跨统筹地区转移的,失业保险关系随之转迁,缴费个人在职期间跨统筹地区流动的,其失业保险关系随之转迁。
第三十一条 失业人员领取失业保险金后家庭人均月收入仍低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可以向民政部门申请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第四章 管理和监督

第三十二条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主管失业保险工作,履行下列职责:
(一)贯彻并组织实施失业保险法律、法规和规章;
(二)指导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和就业服务机构开展失业保险和促进再就业工作;
(三)依法对失业保险基金的收支、管理和运营实施监督检查。
第三十三条 失业保险经办机构承办失业保险的具体工作,履行下列职责:
(一)负责承办与失业保险有关的登记、审核等方面的工作;
(二)负责失业人员的调查和统计;
(三)按照规定负责失业保险基金的管理和预算、决算;
(四)开具失业人员在指定银行或社区领取失业保险金和其他补助金的单证;
(五)为失业人员提供免费咨询服务;
(六)国家和省规定由其履行的其他职责。
第三十四条 地方税务机关在失业保险工作中履行下列职责:
(一)依法征收失业保险费;
(二)依法对缴费单位、缴费个人缴纳失业保险费的情况进行检查;
(三)依照规定将有关缴费情况反馈给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并做好相应的衔接工作。
第三十五条 财政部门在失业保险工作中履行下列职责:
(一)依法对失业保险基金的收支情况进行管理和监督;
(二)审核失业保险基金预算、决算;
(三)负责失业保险基金财政专户的管理;
(四)负责失业保险基金或调剂金的不敷使用时的补贴。
第三十六条 审计部门依法对失业保险基金收支情况进行审计,履行审计监督职责。
第三十七条 失业保险经办机构的人员、业务工作所需经费全额纳入预算,由财政部门按时足额拨付。

第五章 罚 则

第三十八条 负有缴费义务的单位不按规定缴纳失业保险费的,除责令其补缴外,按照国家和省、市有关社会保险费征缴的规定予以处理。
第三十九条 失业保险经办机构的工作人员违反规定错误开具领取失业保险金、医疗补助金或者享受其他失业保险待遇单证,造成冒领等情况致使失业保险基金损失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追回;情节严重的,依照有关规定对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第四十条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财政部门、地方税务机关以及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和商业银行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造成失业保险基金损失或者影响失业保险金正常发放的,由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对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四十一条 本实施细则应用中的具体问题由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解释。
第四十二条 本实施细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本市原来有关失业保险的规定与本实施细则不符的,以本实施细则为准。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